总结

总结丨过去一两个月完成的零碎任务

这篇大概是三月初写的简短总结,记录一下工作之余都操劳了些什么:

一栋老屋子,外加一个小孩一只猫,这几样加在一起就生出了一堆事情。过去的几个月我好像总是在忙碌。

猫来了以后:

  1. 手工做了一个逗猫棒,被玩坏之后又手工做了一个羽毛棒,后来也玩坏了。
  2. 把楼下办公室清理出来做猫屋
  3. 在Nextdoor上处理掉了futon。
  4. 买猫粮,猫砂,猫爬架
  5. 带猫去看兽医,做基础检查
  6. 铲猫屎,丢垃圾
  7. 处理猫弄脏乱的房间
  8. 移走了客厅里对猫有毒的植物,放进我的房间,并买了几个植物吊绳把植物挂起来
  9. 在Nextdoor上送掉了猫爱抓的吧台椅
  10. 购买并组装好了新的吧台凳两张,购买的前期调研和后期安装都花了很多时间,处理包装垃圾也花了很多时间。
  11. 买了猫抓垫并缝在了沙发上,买和缝这一步都花了很多时间。

屋子里的大小修整:

  1. 给洗手间装上了窗帘(购买窗帘,粘钩,窗帘杆)
  2. 重置了洗手间浴缸旁边的收纳空间,加了几个家里现有的储物盒
  3. 重置了小孩房间的衣柜,拆掉了一条木条,购买并加了两块新的隔板,把我房间的存储抽屉挪进了她的衣柜
  4. 重置了我房间的衣柜,装了两条木条(但把右边的墙弄裂),购买并装了两块隔板,去Homedepot购买花了很多时间
  5. 重新整理了我房间的书架,并把他的东西都放去了他房间
  6. 修好了小孩房间快要掉下来的门
  7. 清理了不用的两只碗送去捐掉
  8. 清理了坏掉的扫描仪让他帮忙送去了recycle
  9. 联系了钢琴调音师来调音并修好了中央C

小孩:

  1. 买了三件新玩具,其中一件字母磁铁玩具缺部件,拿去whole foods退货花了时间
  2. 把太松的裤子的腰都缝紧了一点,花了挺多时间。
  3. 在nextdoor上卖掉了小孩的high chair
  4. 买了safety locks装上。安装花了很多时间。
  5. 从苹果云端下载了小孩的照片并拿去walgreens打印出来,下载时因为一张张转格式花了很多时间,小孩后来弄破了相册,我修补了一下也花了些时间。
  6. 给小孩买雪服。
日常

日常丨年方六六又二

上周是他的生日,问他有什么愿望,好像除了吃也想不出什么新花招。

因为在控糖,所以也没有跟他买太大的蛋糕,在Whole Foods买了几个简单的巧克力塔,买回来还没到生日那天他就吃了一半去。

生日那天是周日,晚上请了朋友来家里帮忙照看家里。我俩去家附近一家fine dining吃饭,饭馆不大,但装修还不错。我俩点了一个鸡蛋开胃菜,一个意面,一个烤猪肉。他的意面一般般,最后有一些没吃完,打包回家隔了一周后我终于给吃了。我点的猪肉不错,里面加的腌制的苹果粒很特别,猪肉肥瘦相间的部分口感很好。

饭间我问他对自己三十八岁所处的现状是否满意。

他说大体满意,但希望能多多旅行。

旅行这件事在有孩子之后有些难,但从去年底的新奥尔良之行开始,我们已经开始慢慢恢复旅行,不过带着孩子的体验不一样,要操心的事太多了。

成年人的欲望总是被现实和责任牵制着,自由少之又少。

虽然很无奈,但是似乎也无解,自己选择的责任总是得自己担着。

豆瓣旧文

家有直男丨抠门男友在我眼里闪闪发光

date: 2018-04-26

我跟男友说:我要写一篇关于你很抠门(cheap)的文章发到网上去。

男友:为什么要说我抠门?我那不是抠门,是节俭(thrifty)! 话说你写我干嘛?

我:为了记录一下你的光荣事迹,顺便向你学习。

我的男友是一只优质抠鹅,抠己不抠人。其实男友从小到大也算衣食无忧,物质上从没缺过什么,也从不靠物质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现阶段有稳定的工作,年收入在当地人群算中上,有一处两居室公寓,一辆车,每月有房贷和车险,但都在承受范围内。所以也并不是因为没钱他才节俭。我问过他为什么这么节约,他回答说:一来小时候经常是节俭的奶奶带着,养成了习惯;二来内心也有焦虑感,总担心自己哪天一无所有,所以很谨慎地过日子;三来消耗了超过必需的物质是在占有资源,而本来那些资源可以让更需要的人去用。

下面我来细数一下他在吃穿用度和玩乐方面的各种节俭:

吃:男友很爱吃也很能吃,但因为是素食主义者,主要吃的都是豆腐菠菜鹰嘴豆洋葱土豆番茄之类,水果吃的是最便宜的香蕉,19美分一磅,每周花在买菜上的钱大概在$25-$30,不到我这个肉食者的一半。虽然也很爱吃零食甜食,但出于节俭以及身材和健康考虑非常克制,花在这上面的并不多。买回家的吃的那是一丁点都不浪费,吃什么都是吃得干干净净到渣都不剩,被我叫“舔盘青年”。

穿:完全不讲究任何品牌,衣服数量不多,总数大概30-40件,每件平均不超过20美元,除了去年底我送的两条新裤子,每件衣服都穿了至少5年以上。衣服都是穿到实在是太旧或太破已经影响外观了才会买新的。去年底他四条裤子破得只剩两条(其中有一条还是他弟不穿了给他的),有点换洗不过来,我趁过节买了两条打折的送他当礼物。我也是等了好久才等到打折买给他,要不他会嫌弃这礼物买的太贵。

用:虽然有车,但平时只有去市郊买菜或吃饭才会开。上班很近没必要开车都是步行。家里有洗碗机和烘干机,但基本不用,因为很浪费水和电(这个可能是个迷思,据说其实洗碗机比手洗省水)。洗碗的时候用洗洁精和水都很小心很省。淋浴放水的时候开头一段冷水用桶接着拿来冲厕所。洗漱及护肤非常简单,没有漱口杯,没有擦脸巾,护肤是$3一盒的身体乳。平时用来打草稿的纸都是我上课一些打印材料的反面,我碰到这样的空白纸都会跟他收着。上一台50美元的手机用了好几年用坏了,最近换了台90美元的,是他给自己买的最贵的日用品。

娱乐:不抽烟,不喝酒,不逛商场也不网购,不痴迷电子产品,更不赌博。我从来没见他在网上买过任何东西。天气好的时候一起去逛公园散步,天气不好的时候在家看书看电影在网上看体育节目,书和电影都可以去图书馆借,家里没有电视机。其他的时候喜欢锻炼健身,健身房是学校附带的费用不高。除了健身房,其他的爱好都是不花钱的爱好。

虽然男友对自己很节俭,但对我还是很宽松大方的,比如行为上不以他的标准来干涉约束我。他不太能忍受别人浪费食物,但我却有囤食的坏毛病,有时候会把食物放坏了浪费,有次他做了他最爱的一道菜给了我一份尝鲜,结果我囤着放坏了,我把食物扔掉的时候他凶了我一句,但后来立马自我反省,说给了我的那份就是我的,要怎么处置都是我的自由。但我也自知囤食浪费是不好的,在慢慢改,他也会经常提醒我一下,说如果有囤坏的趋势可以提前帮我吃掉以防浪费。

说到抠己不抠人,男友经济上对我也是很大方的。我还是在赤贫线挣扎的穷学生一枚,经常要为钱焦虑。我和男友住在一起,男友为了让我能攒下自己的一点钱,只让我象征性地交一些房租,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还要交房租不干脆免掉?主要是因为我也很敏感,他担心我有那种被施舍的感觉,所以让我交一点钱,这样我住起来心理上更自在一些。每周末我们会在外面吃一次饭,但考虑到我没什么钱,外出吃饭都是他给钱;出远门玩的花费也是他出七成我三成或者他六成我四成。我今年生日的时候,他在问过我的意见之后,直接打了钱给我,不过我在跟他商量之后,过几天把钱打给了比我更穷的妹妹。

他爸爸因为他太节约了,担心他在女性眼中没有什么“男性”魅力被女性嫌弃。有次我们在一家蛋糕店,他看着那些蛋糕,眼里写满了馋,但又很纠结蛋糕的价格,景区的蛋糕比外面贵了一块钱。他爸爸看不下去了,催他想吃就快买,同时也可能担心他儿子这么纠结一块蛋糕的价格,在一旁的我看来会一点魅力都没。但我那时已经和他一起大半年了,深知他就是这样的人,我也并不觉得节俭是一件有损形象的事。实际上,抠门男友在我眼里闪闪发光,在这样的消费主义大环境里能不被潮流左右做一只少数派抠鹅还是很需要毅力和行动力的。我正在努力向他学习,争取也早日成为一只优质抠鹅。

日常

日常丨心中的尼斯湖水怪

上个周六早晨八点多,我起床后看到孩子爸爸摊在另一个房间的床上,一副内心已经死掉的样子,孩子在一边自己玩自己的。他是太累了吗?于是我立马接过了孩子带她去另一个房间玩,让他休息。

那天计划去芝加哥,和往常不同的是,平时都是一大早出发,赶早去Mitsuwa, 这次到上午十点才出发,到地方时,那里已经非常拥挤,堂食区已经坐满了人,他想要吃的食物窗口拍着长队。他留我跟久未见面的朋友聊天,自己上前排队买一份日式炸鸡饭。

我看他神情紧绷,状态不太好,反复问他可还好,他说他还好。

饭依然是他爱吃的那份日式炸鸡饭,但他并不开心。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他说现在这样的food trip已经无法给他快乐,买东西的队太长,人多拥挤,来回还要开四个小时的车。他说他觉得被现在的生活困住了,尽管工作本身能给他一些乐趣,但是工作之外的生活让他觉得无聊,想要保持锻炼但早晨却要带孩子走不开。

我心想,可是明明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

那个周日,我们躺在床上聊起来,这样的对话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来一次,他的存在主义焦虑像尼斯湖水怪一样,会反复浮出水面。深入挖掘之后又回到那个根源,他之所以觉得人生无趣,因为内心空虚又虚无。一无聊他就爱吃东西来派遣,不管食物是否好吃,是否健康,不管当时是不是已经饱了,这对身体并没有什么好处。除了空虚无聊虚无,拖家带口失去了很多自由也让人难以喘息,另外还有带孩子的劳累。无聊+不自由+劳累这三座大山背着,不难受才怪。

我给过很多建议,但他总是还没有去做就先否定了。比如我说,你可以试试重新跟你的从前的朋友见面啊,你有孩子之后似乎就跟她们断了联系?恢复社交生活也许能帮你逃离这种家庭生活的束缚?他说他跟从前的朋友好像没什么可以聊的了。

我又说,那你可以试试开始写你的体育博客啊,你不是一直说你喜欢写体育评论吗?但是他一直说喜欢却从来没有开始过,是不是叶公好龙?

我说,那你可以试试读书?说不定可以从别人的思想里获得一些启发,帮你思考你的存在困境?哦对了,你不爱看书。他说他从小时候起,拿起书本读一会儿,内心就会发问:what is the point of doing this?

我又说,你如果觉得被困住,可以时不时一个人出去玩一玩,去找你住在别的城市的朋友,去找你的弟弟们,孩子我可以带。他说他不喜欢一个人出去玩。

到后来,我确实是没招了。无聊这个问题我确实没法给他什么有效的建议。

我有过很多种心境和情绪,开心,狂喜,激动,平静,麻木,寂寞,孤独,愤怒,忧伤,抑郁,痛苦,绝望,但却从未感到过空虚和无聊。我的生命非常随机,是宇宙里微不足道的一粒星尘,人生也并没有意义,我的存在就是去寻找让自己快乐幸福和满足的体验。我有很多想要去尝试去体验的东西,很多想要学习的技能和知识:做饭尝试新菜谱,收纳整理,写作,画画,弹琴,缝纫,木工,园艺,逛二手店,认识新朋友,观察记录女儿的成长。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里,每天一点点的亮光也能照亮我的一天:路边偶遇的小虫小鸟小花,上班路上常遇见的人,马路边一块像人脸的方砖,水泥地上印出的一片树叶的印子,在二手店淘到的25美分一个的杯子。

这些快乐我跟他分享过,但这些事物并不能让他快乐。

讨论了一圈也并非一无所获。虽然我无法解决无聊的问题,但不自由和劳累的问题我还是可以解决一点的,比如:

  1. 因为我不爱早起,上班时间跟孩子的上下学时间也对不上,一直以来都是他接送孩子。虽然我跟他带孩子的小时数差不多,但每天都要早起带孩子并准备好一切送去上学是相对更苦的差事,并且因为带孩子他就不能在早上锻炼身体。于是我跟上级请示,把工作时间调整了一下,现在换成我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带两个小时的孩子并送她去上学,早起对我来说虽然困难,但晚上早点睡也是能做到早起的,下午还是他去接孩子,这样他早晨就可以去锻炼,至少他还有锻炼这一项让他感觉舒服的事。
  2. 重新和他的朋友们约起来见面,a night out with friends。
  3. 周末休息一天自己出去玩。

我还说,当然你还可以一劳永逸解决你的不自由和劳累的问题,直接逃离家庭生活重回单身,不过代价就是成为一个asshole husband和asshole dad。

希望这次的改变能持续久一点,让他心中的尼斯湖水怪在水底多呆一会儿。

日常

日常丨养猫记

小时候家里没有养过动物,父母对动物很嫌弃,尤其是爱干净的母亲,提起动物嘴就一撇,“脏死了!” 那时家里曾跑进来过一只狸花猫,冲进来后就躲进了柜子底下不愿出来,父母迷信“猫来穷狗来富”的民间说法,硬是把猫给轰走了。其实在镇子里,我很少见到家里养了猫的人家,养狗的倒是有一些。大学时常去吃饭的一户家常菜的奶奶养了一对猫,一黑一白,生了小猫仔也是一黑一白,我还一手抓着一只猫仔拍过一张照片。等到我工作时,养猫似乎成了时髦,周围养猫的人也多了起来。有次一个学生在校园灌木丛里发现一只流浪橘猫,临时放在我的破宿舍一晚。那时我心境烦躁,并不适合养任何东西,突然被塞了一只猫不知如何是好,也没心思去查要怎么照料,把猫关在隔壁房间,丢了根玉米,后来猫叫了很久,还好没多久它就被接走了。

网络生活丰富起来后,在众多网友的吸猫氛围里,我也跟着看了很多猫图,印象最深刻的是淡豹的猫桃子,一只看着总是很好奇的三花猫,越看越觉得猫美貌可爱。生活安定下来后,我也起了养猫的念头。伴侣小时候很喜欢猫,家里有两只流浪猫常来讨食,但父母也不让猫进家门,所以他们只能和猫在户外玩一玩。和他提起养猫的事,他也愿意。孩子两岁多容易带一些之后,养猫的事就提上了日程,我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动物收养中心的网站刷一刷,看看有什么合眼缘的猫,陆陆续续看到很多好看的猫,收养中心也去了三次,连猫的名字都想好了,叫抹茶,但始终都没有正儿八经地实施养猫的事。到了去年年底终于开始行动了,我查了些资料,买好了猫笼,猫砂盆,猫砂和铲子。

2021年最后一天,我在网上相中了一对小奶猫,一只是狸花,一只是黑白猫。立马约了去动物中心看,但那天却不能把动物领回家,只能看,亲眼看到那两只小猫仔后,我更确定就是它俩了!隔天我为了能领到它们,提前半小时到了收养中心,大冬天非常冷,门口却已经排了长队,我前面有三个,问了一圈,前面都是来领狗的。我心中大喜,这次不出意外应该是能领到心仪的小猫了。孩子爸爸和孩子在车里等,我在外面排队。门开后我们又等了好一会儿,工作人员才空出来接待我们。

两只猫被带到一间屋子里供我们观察和互动,貌美的小狸花被我那两岁半过于活泼的女儿吓得窝在工作人员怀里不敢动,另外那只黑白猫倒是很淡定,好奇地爬上爬下,一点也不怕人的样子。这两只猫是建议一起领养的,于是轮到我们纠结了,一起领回去,小狸花会不会被淘气的孩子吓得无法正常长大?只领养黑白猫那强行分离这对兄妹有点残忍。和伴侣商量了各种方案,这时我想起了另一只之前在网站上看到的名叫“香槟”的一岁成年猫,我说:“要不我们再看看香槟吧!”

两只小猫仔被抱了出去,香槟被抱了进来。它是一只三花猫,但底色是白的,黑色和橘色的色块只是零星地分布在背部,不像常见的三花猫是大片的橘色和黑色混在一起。它完全不怕人,先在屋子里转悠了一圈,熟悉地形,接着扒着电脑椅站了起来,看看上面有什么,也不怕我那亢奋的小孩。我们又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养这只成年猫。尽管决定养香槟了,我心里仍然有点不甘心,毕竟没有领到原本想要领的小奶猫。那天付了费用,但抹茶还需要做个绝育手续,所以我们又隔了一天才领她回家。

没领到小奶猫的不甘心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抹茶实在是太可爱了。我忘了问收养中心她的来由,但显然前主人已经把她训得很好,会自己去猫砂盆上厕所。刚来的那个星期她还在熟悉环境,很粘人并且有点儿一惊一乍,那段时间她常在我们坐在沙发上时凑过来窝在我的腿上,或是蹭着我坐在一边。猫毛十分柔软,我边看书边捏她。同时她喜欢满屋子飞速跑来跑去,像是在练习抓老鼠,我买了激光灯,她很喜欢追着地上的红点玩儿,似乎也不感到厌倦。跳上高台的时候她如此轻盈,像一片小雪花,如果不是脖子上的挂铃响着,我完全听不到她的声音。

猫可爱是很可爱,但她来了之后我俩也为了她做了很多生活上的调整,把他的办公室空出来做了猫屋,把客厅里的植物全挪去了我的房间,把pu皮的吧台凳送人了,不送走肯定是会被猫抓得稀烂。然后洁癖的我需要更加勤快地清理猫带出来的猫砂,猫毛我已经学会了无视,要不真是要累死了。钱也是花了不少,买了个很好的猫爬架,猫粮也吃得最好的。

猫刚来时还比较瘦弱,只有六磅,毛也有些稀,肚子上因为剃毛做了绝育手术秃了一块。站起来拉长之后非常瘦长。现在来家里也才三个月多一点,看着已经圆润了一圈,尤其是身体后半边,肚子上毛厚了一层,摸起来更舒服了,抱着明显重了些。我时不时给她来个熊抱,抱到她窒息,她总是会喵地叫一声。

猫刚来时我们还会抽出时间陪她玩一玩,没多久这短暂的注意力就被小孩夺去了,她慢慢学会了自己跟自己玩,在屋子里游荡,找个躺着舒服的地方躺下,有时候摊成一个长条,有时候盘成一个圆形,有时候窝成一个圆墩墩,时而躺在地垫上,时而躺在我的电脑包上,时而躺在鞋凳上,如果抓住机会还会窜进房间,躺在主人的床上,所有一切能躺的角落这只猫似乎都躺过了,所有能钻进去的洞都钻过了。有时候自己玩绳子盒子或是我捡来的一个红色的大绒球,在屋子里踢着跑,跟踢足球一样。夜里我们都睡了,她在门外亢奋地玩球,弄得声响很大,不得不把她关回自己屋里去。

猫最喜欢的角落就是窗边,下雪的时候,她静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雪花。出太阳的时候,她摊在光照着的地板上睡大觉。现在春天到了,窗外的动物都活动起来,小鸟飞到窗外的枝头,松鼠跑过院子,兔子来吃草,猫被关在屋里,内心蠢蠢欲动,扒着窗户站起来,观望外面的动静,守在门口等待时机,主人一开门,她就顺着“蹭”一声溜出去。最近已经跑出去了好几次,一次比一次跑得远,每次都被抓回来。抓她回屋里时,她在我怀里扭着,我能强烈地感觉到她的不甘心。

孩子不太可能有兄弟姐妹,家里有一只动物陪伴,聊胜于无。一开始孩子对猫下手没轻重,拽猫尾巴,追着猫跑,提醒了好多次,让她不要这样对待猫猫,最近她才学会了轻轻地摸猫。时不时凑上去问,“猫猫你在干什么啊?” 起初猫对小孩很警觉,最近也放下了戒备,孩子摸她时她也不会抓来抓去了。

猫会和我们一起过完她的一生,在接下来的年岁里,我们就这么一起过日子,猫看着小孩长大,我们看着猫变老,我和他也商量好了,养完这只猫就不再养了。

日常

日常丨上班路上

上班的路并不长,春夏天气好时,骑自行车十分钟,天气不好时,坐公车五分钟,但下车后还要走十分钟,上一个长缓的大坡,才到办公室。平平无奇的一段路里,如果留意,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事。

比如,有位白人女性总是和我坐同一班次的车上下班。我每天八点差一分时上公车,那时她已经坐在车上,应该住在我之前的几站。我们在同一个站下车,和我一样要横穿两条马路并上一个大坡,我猜她的工作单位离我不远,可能工作性质也相似。冬天的时候,她也和我一样,每天的打扮都差不多。她总是穿一件橄榄绿的羽绒长外套,蹬一双棕色的长靴,戴着线帽,肩上垮一个包,有时候东西多,另一个肩膀上再挎一个蓝绿色的布袋子,装得鼓鼓的。她和我在同一时间下班,在同一个站点等公车。最近春天来了,有阵子没在公车上看到她,今早爬大坡的时候,发现她正骑着自行车奋力蹬上大坡。难怪没见到,原来是改骑自行车了。今天我也回家把车胎充气,骑车上班,还能多一点锻炼。

早晨上班的公车上还有一个常客,是一个打扮得十分讲究的年轻白人男性。他个子很高,头发上应该是上了胶,总是梳得整整齐齐,看着硬挺发亮。身板笔直,上身有时穿中长款深色呢子大衣,有时穿短款的冬装外套,衣着简单有型,从未穿过让人显得臃肿的羽绒服。肩上挎着长背带黑色挎包,里面装满了东西。一双大长腿让人无法忽视,脚上的鞋子是低调的时髦,高帮略带休闲风的皮鞋,一点也不古板。看着是很preppy的那种穿衣风格,帅气是很帅气,但也有些高冷。

下班上公车后的第二站,总是会上来一个十分活跃的女生,她会热情地跟司机打招呼,司机跟她好像也很熟的样子。她坐下来后就会塞着耳机,然后若无其事地哼起歌,很快乐的样子,但有时候似乎太若无其事了一些,唱歌的声音全车都能听见。有次我稍微观察了下,发现她似乎是一个唐氏儿。她每天都好快乐开心,看着很幸福。

每个周二早晨八点差几分时,一个印度小伙会跟我在同一个站点等车。他总是顶着一头浓密的大卷毛,背着一个大书包,手里拎着午餐袋,穿过马路到公车站。有天左等右等车都不来,他突然问我说:“这个车是八点来吧?” 我刷手机确认了下,于是闲扯了几句,知道了他的名字,他家在印度南部,他在本城州大的xx系念书,是很stereotypical的那几个印度城市,以及很stereotypical的那几个专业。

春天来了,近期上班路上,尽管交通声嘈杂,却依然能听到很多鸟叫声。公车站旁边的树上,马路边的树上都有很多鸟在叫,很难忽略它们。春虫也出动了,前两天正上着大坡,发现水泥地上有一条正在蠕动的蚯蚓,身上粘着沙土,我猜它想要快些回到土里,于是用脚轻轻拨了两下,把它挪到了泥土地上,心里一阵小欣喜。

上班之路平平无奇,但却总藏着很多惊喜,多留意一下,无趣的routine也有了一些亮点。

总结

总结丨疲惫的三月

新年计划和愿景还没写呢,一月就已经过完了。

然后二月在各种纪念日和节庆里过完了。

接着三月在各种孩子生病和请假中疲惫地过完了。

三月的第一周,孩子的爸爸出差,我独自接送孩子上下学,那个周二晚上,凌晨一点时孩子房间传来一些动静,我没在意,以为只是常规的做噩梦短暂醒来就会睡过去,后来安静了一会儿,到了三点哭声不止,我走进房间打开灯,孩子的床上已经吐得一塌糊涂,头发也吐脏了。我拆洗了床单被套,给孩子洗了澡,孩子不舒服一只哭,我心里也很难受。因为她第一次胃感冒,我也没什么经验,竟然还继续给了她吃的。后面接着吐,一共吐了五次,换洗衣服和床单都来不及。这下上学是要泡汤了,我给上级写了邮件请假,给孩子的日托发了邮件。给儿医那儿的护士打了电话,前后两个护士给的饮食信息彼此矛盾。我自己也很困惑。白天带着小孩去买了些吃的,带她去公园玩,看了很多儿歌视频,晚上看着状态好了些,没经验的我又喂了些面条水果。到晚上九点多的时候来了一波更大的呕吐,孩子哭得非常凶,我在洗手间抱着哭泣的小孩安抚她,再次洗澡洗床单,给上级发邮件继续请假。

又熬了一天到周四晚上,孩子爸爸出差回来了,孩子看着恢复得差不多,我以为要解放了,周五把孩子送回了学校,老师发来消息说她蔫蔫的,让我们早点接回去,于是我下午又请了假。周五晚孩子的爸爸也被传染开始上吐下泻,于是周末我又带了两天小孩。

终于大人小孩都要好了。中间我外出了八天去欧洲看家人,孩子爸爸独自带了八天小孩累个半死,19号我回到家,22号是一个周二,早晨孩子送去了学校,中午刚过,老师发来邮件,说孩子流鼻涕发烧,让早点接回家。接回家之后当天立马去做了核酸检测,周三我请了半天假带她,周四她无症状后回学校上学,上到周五她的春假又来了,连续九天不用上学,我请了两天假,带了她周六周日周一周二四天外加接下来的周六一天,那几天我很暴躁,对她相当不耐烦,好在那段时间上班也不算特别忙,天气还算好也能带她出去玩,要不闷在家里得绞尽脑汁娱乐她真是要累到爆炸。

在被孩子折磨了一个月之后,四月里希望自己能专注自身,尝试改变生活方式,希望能吃得更健康。现阶段的生活方式有以下问题:

  1. 饮食结构里精碳水太多,吃了太多白米饭和面条,需要把精碳水换成粗粮,并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 每顿的分量太大,常常吃得过饱,要控制。
  3. 常常吃零食,压力大或是深夜的时候尤甚。解决方法:换成运动或是练琴解压,早点睡觉,然后家里不要放零食。
  4. 运动量不够。依然没有形成每天锻炼的习惯。可以尝试晚上九点半睡觉,早晨六点半起床锻炼。

三月练琴都漫不经心,不太认真,过去几天练琴成了逃离日常压力的手段后,反倒是能沉浸其中练满一小时,四月份希望能保持这种势头继续练琴。

练琴目标:

  1. 每天练满45分钟到一小时;
  2. 基础乐理之时强化,基本的大调小调要弹熟练。

日常

日常丨生二孩的同辈压力

原本我没有强烈的意愿要小孩,但最后出于种种原因生了孩子。女儿出生后,我没有什么后悔的,她很可爱又有趣,但同时我也觉得自己不会再要一个孩子。不要孩子的理由太多了:

养孩子很辛苦很费钱,而我想早点退休躺平过舒适一些的生活;世上苦痛多于快乐,带一个孩子来世上有点残忍,这一点我在孩子生病难受时感受尤其深刻;养一个孩子产生很多碳足迹,不环保;我有轻微ocd,孩子带来的混乱会让我焦虑;因为孩子我已经失去了一部分的个人空间,再来一个那我的个人空间可能所剩无几,我会不快乐;怀孕九个月受罪,生孩子更是高风险行为,周围的朋友有妊娠糖尿病的,有宫外孕的,有意外小产最后为了保命切除了子宫的,我年纪大了身体并不如以前那样好,不想去承担本来可以规避的风险;我爱我已经有的小孩,但并没有爱小孩爱到想再要一个;有孩子无法选择自己是否出生,父母却带他们来到世上,不管是为了自己的爱有承载对象,还是为了有个养老工具人,又或者想要延续自己的基因,都是自私的行为,细数所有要孩子的理由,没有一条不是自私的。

我以为自己已经很坚定了,然而2021年夏天,我认识了不少妈妈,她们的孩子跟我女儿差不多大,两岁左右,那时候,我认识的十个妈妈里有一半要么已经有了第二个孩子,要么正怀着第二个孩子,要么正打算要第二个孩子。唯一不打算要第二个孩子的朋友是因为条件受限,她正在离婚,她说如果不是婚姻不顺,原本也是打算要第二个孩子的。原本不打算要二孩的我,因为周遭的环境有了一些些的动摇。

我已经反复摇摆了大半年,有时候看女儿一个人玩,会想着她如果有个妹妹一起玩是不是更好些?看到朋友家两个孩子,哥哥在妹妹哭的时候上前抱住安慰,心中会觉得那样也挺好;另一个朋友刚生了第二个孩子,发来哥哥抱着婴儿妹妹的照片,我又动摇了一下;有时候看到女儿那么可爱,就想着再来一个这么可爱的也不错;最让我动摇的是如果女儿独自长大,以后也要独自面对我们二人离世,她要体会那样的孤独和痛苦,我有点不忍心,有个妹妹可能会好些?

可是谁又能保证如果她有sibling她俩一定会关系好到能一起面对父母老去和离世的艰难时刻?况且为了老大有陪伴而生老二,那老二岂不是成了工具人,对老二公平吗?况且,一孩一猫我俩都有点照顾不过来了,两孩一猫的话,到时候谁会是父母精力不济被忽视的那一个?

如我之前反反复复谷歌是否要退学一样,我也反反复复搜索了一孩家庭和两孩家庭的差别,读了也并没有让我更坚定地不要或是要第二个孩子,我依然处于犹疑之中。

昨晚孩子爸爸说:“有时候我也会想是否要跟女儿添一个兄弟姐妹。” 他和我一样,也处在犹疑中。要第二个孩子肯定会有后悔的,且结果不可逆,孩子塞不回去;不要第二个孩子以后可能也会后悔,但后面这种后悔似乎也有一些补救机会。

其实我原本设想的是自己生一个,然后再领养一个女儿,后来觉得如果不是特别喜欢小孩,而只是出于慈善心理去领养小孩,只会为领养里面的人口贩卖猫腻添砖加瓦,于是放弃了领养的心思,况且领养之路应该留给那些确实喜欢孩子想要孩子自己却无法生育的人,我一个自己能生的人就不去给市场增加多一点的竞争了。之前我们二人商议,今年一定要做个决定了,不能再犹犹豫豫了。

总结 读书

读书丨One Child: The Story of China’s Most Radical Experiment

(清库存:这书我在2016年刚出版时就买了,六年后的今天才看。)

中国政府在2015年时取消了独生子女政策,这本书在2016年出版,很是时候。

封面设计中国人一看就懂,一个小男孩居中坐在一张很考究的椅子上,像个当代小皇帝。

作者虽是海外华裔没在中国长大,但作为长期驻华的记者,为计划生育政策做的功课和研究还是很足的,书中还原了当时制订政策的“科学”依据,宋健这种搞火箭科学的专家借鉴了荷兰数学家Geert Jan Olsder的数学模型,主张推行一胎化的生育政策来减缓人口过快增长。中央采纳了这种极端的生育政策,忽视了当时梁中堂更加温和的“晚稀少”主张。

很难说如果当时推行了“晩稀少”,中国会不会人口爆炸,会不会有不同的社会问题。但一胎化这样极端又愚蠢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带来的是无数女性的血泪以及即将到来的老龄化这样巨大的社会问题。一些城市独生女家庭的女孩可能因为这个政策受了些益,独享一切资源获得了好的发展,但这群人的得益难以抵消这个政策给我们的母亲辈带来的痛苦,不过这是另一个很大的话题,作者并没有着重讲这一点,只是零星提了提强制堕胎,强制节育这些现象。

这本书从零八年的汶川地震这个时间点开始,讲述了一胎政策带来的无数现象和问题:灾难里失去孩子失去未来保障的失独家庭;计生委的生育警察对村妇们的生育监控;独生子女的成长之痛和负担之重;弃杀女婴,堕女胎导致的性别失衡和大量光棍,以及带来的妇女拐卖问题;社会老龄化养老金亏空老无所养的问题;政府在跨国收养中参与的贩婴行为;以及无法生育得依靠海外代孕的成功人士夫妇。这里面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非常棘手的,不知当今的执政班子会不会也在心里暗暗骂当时政策制订人一句蠢货。

问题早已开始显现,然而政策的调整却太慢,调整后的政策的反馈也并不好。现在政府倒是希望年轻人能多生孩子,但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再生了,生了的也不敢生第二个,住房教育和医疗都那么贵,中国也没有多少家庭能养得起两个孩子,并且现在养孩子也不像过去,给口饭吃活着就行,消费主义推动着精细化育儿,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养一个孩子都精疲力尽,更别说养两个了。

这本书写得特别全面,涵盖了各个方面,有点像个计划生育全景图,其中还穿插了作者个人的家庭背景(家中五个女儿)和生育故事(高龄IVF),每个章节都由一个核心人物引出一个核心话题,或是由一个核心话题带出一组核心人物,故事性很强,所以可读性也很强。

这本书对计划生育带来的血泪史的描述仍然不够,这种“不够,” 是指我和这些故事竟然没有情感上的共鸣,以往我看这类话题一定都会哭。这种共鸣的缺乏,不知是因为文字作为媒介载体更为冷感,或是因为作者想要保持一种冷静而专业的语调,又或者是因为我亲历这其中的血泪太多过于麻木。因为亲身经历并且也研究过这个话题,所以读这本书时会有那种“哦,这个我已经知道了”的平淡。看同类题材的纪录片,如2019年的One Child Nation,2021年的Found,以及更早一些2011年的Somewhere Between,都哭得很惨,也许纪录片这种视觉加音效就是比书要更加煽动人一些吧。

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最认同的一句话:Everybody has the right to want children, but you don’t have the right to children. Children have the right to parents (173).

日常

日常丨逝去的自由

翻看日记,差不多每次短暂地享受自由之后,我都在日记里哀嚎自由不在。

有孩子外加疫情,自由的日子所剩无几,只有成年人无尽的责任。

春假独自出行去欧洲和妹妹愉快地玩了一周,这是我有孩子后头一次离开这么久。一周后归来,推开家门的一刻,感到责任扑面而来,这样那样的家庭事务要完成,这并不是因为孩子爸爸当甩手党什么都没干,该干的他也都干了,带了孩子照顾了猫和我的蔬菜苗,同时还要兼顾他的巨婴弟弟,着实辛苦了八天。

有孩子就意味着没自由,周末不再是自己的,平时孩子放学和睡觉前的那三个小时也不再是自己的,等到七点孩子终于睡了的时候,自己也累趴了,不再有力气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段时间我连练琴都有些练不动,今天还不知道要怎么去钢琴老师那儿交差(本来想取消,但最后一刻改成了网课,还是比取消强)。

有天我和家属等到孩子睡之后双双瘫倒在了沙发上。他说:“我们去把冰箱里最后一瓶啤酒喝了怎么样?”

于是两个蔫蔫的人喝起了啤酒。

我说:“你看这是个不错的广告创意呢!两个有孩中年人丧失了自由,只有在一瓶啤酒里找到一点点自由的感觉,把疲倦的生活点亮一点点。”

边喝酒边开始回忆什么时候是最自由的。最后两人一致同意恋爱还没孩子前最自由,那两年去了不少地方,出行没有那么多束缚,一切非常spontaneous,想去哪里吃饭就去哪里吃饭,想做爱就做爱。不像现在什么都得计划计划计划,安排安排安排,爱就更没得做了,谁还有那个力气!

我说,既然你给了我八天自由,下次你也该自己出去玩自由一下。他却说他不喜欢一个人出去玩。我说那你可以一个人去找你的弟弟们玩嘛!家属又说他和弟弟们不像我和我妹那样亲近,要一起玩也玩不了那么久。我又说,那你去找你的朋友们玩嘛!他说朋友们都有对象了,可能不能像以前那样约出来玩很久。

其实也不一定非得出远门去感受自由,要是不用上班不用带小孩,在院子里铺块布晒太阳也是很自由的。

既然近期不太可能再有自由,我想着能不能在寻常生活里找点热情。于是我费了很大力气做了一锅chili,吃了一顿就厌倦了。

不知道多睡点觉状态会不会更有力气面对这样的生活。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